2017年4月23日 星期日

【善化】茄拔天后宮






憨番扛廟角
 


茄拔天后宮沿革


宮址:臺灣省臺南縣善化鎮嘉南里茄拔八十號
主祀神明:天上聖母
配祀神明:千里眼 順風眼
同祀神明:觀音佛祖、中壇元帥、註生娘娘、福德正神、田都元帥、太祖先師
祀典日期:農曆二月十九日、三月廿三日、九月初九日
創建年代:明永曆十五年(西元一六六一年)

  位居臺南縣善化鎮茄拔之「天后宮」,自創建至今已有参百餘年的歷史,細考其淵源,可溯自永曆十五年(西元一六六一年)。天后聖容由先民曾順自大陸湄州啟駕護身,隨延平郡王鄭成功復臺登陸鹿耳門北線尾,延明東都祚,立媽祖神像奉祀茄拔天后宮。初創草茅,清康熙九年(西元一六七O年)十月曾順、曾快觀等住民協議修建廟宇,改以磚造,坐東向西。雍正十一年(西元一七三三年)四月廟宇損毀破舊不堪使用,復由曾武烈、林語都等呼籲重建廟宇,由原坐東朝西之廟宇改朝坐西向東。至乾隆五十八年(西元一七九三年)復由龍寶城、林建、王江、林語都、曾定觀等發動修築規模略具。迄清道光三年(西元一八二三年)劉爾遐、王佛、林從、林頭、劉名顯、林道、王標、林讚、劉天賞、胡光山等鄉紳再次倡議重修。民國二十二年(西元一九三三年)復因宮宇剝蝕陳舊,曾丁順、王条水、王菜燕、林坤茂、曾丁源、林賞、周老代、陳慈、王山、沈圍、陳賢等再次提議翻新。嗣于民國四十七年(西元一九五八年)再由王条水、曾清仲、林河冬、龍老盡、陳帆、王子絹、林朝榮、曾天數、胡江都、王論、林金傳、王文弼、陳鬧賞、林金坪等珠董事發動翻修之議,廟貌一新。至民國七十三年(西元一九八四年)再行第八次翻修,由曾清仲、王子絹、王慶源、林信男、王瑞麟、林文、胡江都、胡新旺、吳秋林、洪茂雲、林株、曾建誠、龍協發、林色等十四人主其事,竣工後之廟宇為華南三川式建築,線條優美,剪黏華麗,堪稱上上之作。本宮拜殿剪黏為雙龍朝三星、青龍回首,上騎天兵,燕尾上飾水草,下立交阯燒人物,側脊為天女散花,脊端妝點翠柏翔鶴,下飾猛虎下山,中二垂脊飾以鳳凰人騎,旁二垂脊則為青龍人物。左右龍虎門一書「神光普昭」一題「聖德輝煌」,上頭剪黏皆飾神將騎麒麟。廟前石獅左右護衛,雕琢精美,神情威猛。上丹墀,龍鳳柱擎立,間飾人騎,正門上之斗拱色彩鮮麗,門楣雕飾戰爭場面,壁堵亦細琢花鳥、人騎雙獅細球等,並貼以金箔、龍虎堵或浮雕式凸雕或圓雕,題材廣泛如花鳥瑞獸、人騎、降龍伏虎、陸羽試茶、李白斗酒詩,百篇等橫樑彩繪花鳥,樑上拱下雕有獅座。入正殿,天上聖母,鎮坐中龕,神情藹然,「坤德配天」橫匾高懸,神龕精緻網目雙層。龕柱兩對,一為花鳥柱,一為單龍柱,神案上鮮花、素菓、清茶齊備,燭光熒熒,烟薰盈殿,予人莊嚴、神聖之感。媽祖部屬千里眼、順風耳,一穿綠袍,一著紅袍,雄侍兩旁。左龕敬祀註生娘娘,右龕恭奉福德正神,殿內並陳列十八般武藝。正殿之外,另有左右二廡,皆為樸實之馬背式,山牆懸飾花、花籃,並雕塑一長條交阯燒,右則奉祀田都元帥,左則奉祀太祖先師。本宮每三年一科必步行往鹿耳門北線尾,向大陸湄州大天后宮謁祖奉香並請水回宮,以示不忘本。

  本宮之管理制度,原為董事制,為奉行政令改採管理委員會制,首任主任委員曾清仲,委員王子絹、王慶源、王瑞麟、林文、林色、胡江都、胡新旺、吳秋林、洪茂雲、曾建誠、林株、龍協發等十三名。民國七十六年(西元一九八七年)經改選梁丁財先生為主任委員,王子絹、王慶源、林色、林桐、林宗欽、曾建誠、吳盛昆、梁水上、胡天德、曾有智、楊家齊、林金坪、鄭水盛、胡新旺、吳秋林等十六名諸委員接宮務之推展。民國八十年(西元一九九一年)經改選王子絹為主任委員,王慶源、王瑞麟、王清傳、林色、林桐、林株、林朝楊、林茂田、曾建誠、曾玉柱、陳石柱、陳國雄、胡瑞男、鄭水盛、楊進添等十七名諸委員,接宮務之推展。高雄市謝朝盛先生、謝陳玉卿女士敬獻鐘鼓樓二座,台南市黃金櫃小姐敬獻金爐一座,使之成為輝煌碧麗、古色古香、莊嚴巍峨的廟貌。
 
(編輯 王子絹)
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壬申年桐月廿三日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