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番扛廟角
崁頭普安宮沿革
崁頭普安宮沿革
本庄先民原居今麻豆鎮安西里溪崁邊,與「東溪州」庄民同部落,且供奉同一尊普庵祖師及何仙姑娘媽(至今猶然)。被某次洪水沖散而本庄先民南移至今善化鎮胡厝里西邊之「下崁頭」,聚成部落而居,共建「公厝」暫奉「普庵祖師」於斯。爾後復因部落又被洪水沖刷(此時未建曾文水庫),先民再遷至今之「崁頭庄」,因此諸神無所安祀而暫祀爐主家。
直至丁未年(民國 56)本庄耆老倡議籌建「普安宮」,籌建委員由陳登山任主委,委員分別由陳竹頭、陳龍山、陳清石、陳三源、陳金水、陳等、陳耀堂、胡閱、陳凍、陳文風等擔任,籌建工作倍極艱辛,功不可沒。
己酉年(民國 58)梅月鎮殿神祇安座,甲子年(民國 73)重建護廟廂房,戊辰年(民國 77)荔月重修廟庭。辛未年經信徒大會議決翻修,於陽月動修,經十方大德及眾爐下踴躍敬獻。重建委員會諸委員集思廣益,群策群力,重建工程於壬申年(民國 81)O月順利竣工。
特立此碑以資紀念
壬申年O月胡慶雲恭撰
直至丁未年(民國 56)本庄耆老倡議籌建「普安宮」,籌建委員由陳登山任主委,委員分別由陳竹頭、陳龍山、陳清石、陳三源、陳金水、陳等、陳耀堂、胡閱、陳凍、陳文風等擔任,籌建工作倍極艱辛,功不可沒。
己酉年(民國 58)梅月鎮殿神祇安座,甲子年(民國 73)重建護廟廂房,戊辰年(民國 77)荔月重修廟庭。辛未年經信徒大會議決翻修,於陽月動修,經十方大德及眾爐下踴躍敬獻。重建委員會諸委員集思廣益,群策群力,重建工程於壬申年(民國 81)O月順利竣工。
特立此碑以資紀念
壬申年O月胡慶雲恭撰
普庵祖師略傳
普庵乃宋朝高僧,俗姓余名印肅,字普庵。泉州府宜春縣人,生於宋徽宗政和五年(西元一一一五年),為臨濟十二世之孫,先從壽隆院賢和尚出家,廿七才落髮,廿八才受戒,後感悟學佛貴於了悟,乃辭別賢和尚雲遊湖湘,拜謁牧庵忠公為其法嗣。師曾宏畫於江西省南泉山,道場之盛甲天下,宋孝宗乾道五年圓寂(西元一一六九年)享年五十五才。
寂後靈感卓著,元朝加贈「大德慧慶」之封號,因此尊稱「慧慶禪師」。凡誠心祈求者,均能獲得回應,故信徒日眾,首座普庵祖師廟建於江蘇省蘇州城西。
普庵祖師神像於明朝永曆年間先民自大陸隨延平郡王鄭成功移民而奉請來台膜拜。開頭初期醫藥落後庄民遇重疾而誠心敦請普庵祖師入宅鎮守,祈請藥方並於神像底座取一小片板材(曰天方)加入藥中煮,倘能吞食此藥者均得以救。靈驗無比,且救人無數,馳名遠近,為各方信徒所敬仰,故本部落庄民奉為本宮主祀神祇。
普庵祖師聖誕農曆十一月廿七日
圓寂農曆七月廿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