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8日 星期日

【麻豆】北極殿普濟寺




憨番扛廟角
 



麻豆鎮北極殿普濟寺沿革碑記  公元一九九五年立


  本殿主祀玄天上帝,又稱上帝爺,職位北極星的權化,象徵消滅妖怪的神。上帝是元始天尊的化身,吸取太陽的精氣,於淨樂國王的善勝夫人胎中,經十四個月後誕生。十歲便能精通所有經典,十五歲就離家修道,後遇見玉清聖祖紫虛元君,依祂的指示在湖北省武當山修行四十二年。玉帝知其修行成果後,把他召到天界。殷朝紂王前一O二七年左右時,鬼神肆虐,民間不堪其苦,元始天尊命上帝前往討伐。上帝當時赤著腳,領著六丁神、六甲神趕赴沙場,經一陣激烈的打鬥,鬼神化為巨大的龜及蛇,上帝於是將其踩在腳下,凱旋而歸。上帝回駕天價後,元始天尊就賜他玄天上帝的封號,家喻戶曉。
  本殿係明永曆五年(公元一六五一年)首建,當時上帝爺威靈右傳左達他鄉,外里進香川流不息,而殿上獻掛一面匾額「北極元樞」,係明永曆十五年桂月(公元一六六一年八月)吉置。民國七十二年(公元一九八三年)改組管理委員會綜理廟務之前,麻豆街分為四角頭,東角李德義、南角陳水波、西角林瀛洲、北角郭漢地等四人綜理廟務。
  右廂奉祀地藏王菩薩,係大正十一年(公元一九二一年)麻豆街分為頂下街,競相迎暗藝。是時菩薩大發威,顯示欲居本角,普渡眾生,經住民虔誠在本殿增設普濟寺奉祀。
  菩薩相傳唐朝貞觀三年(公元六二一年)左右降跡新羅國王支屬,菩薩蕙心而貌惡,七尺成驅,姓「金」名「喬覺」,二十四歲在九華山端坐七十五年之歲月,於開元十六年七月三十日成道(公元七二O年),計年九十九歲。菩薩之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渡盡,方證菩提」,不達目的絕不中止,故略敬撰其偉蹟,以告後賢祭祀,使香火世代鼎盛。

台南文獻諮詢委員 林永塘 敬撰
歲次乙亥年仲夏之月吉置

【麻豆】麻豆口保安宮




憨番扛廟角
 


重修保安宮碑記


  麻豆鎮保安里「保安宮」,初建於明朝永曆年間,原名「保寧宮」,初址座落於古蔴荳社虞朝庄新店街,崇祀李府、池府、吳府等三尊千歲,香火鼎盛一時。
  前清乾隆中葉以降,虞朝庄因蔴荳港陸浮,致庄勢衰微,人丁星散。斯時,保寧宮三尊千歲因之易狩他鄉。而後每年農曆三月末日至四月廿三日,神尊循例回駕麻豆祖廟駐蹕,此即早年「麻豆香」之由來。
  自乾隆晚期至嘉慶年間,麻豆街衢由新店街西移蔴荳庄穀里街(頂街)與穀興街(下街)。是時,王爺神尊回駕麻豆行宮,因隨街市發展,遂由新店街遷建於蔴荳庄頂街(今廟址路南,廟向坐南朝北)。
  咸豐丁巳七年(西元一八五七年),蔴荳庄縉紳林朝榮、李約等,首倡將玩爺行宮遷建於原址路北(今廟址,廟向坐北朝南)。並增祀朱府、范府兩尊千歲,合稱「五府千歲」,顏廟號「五府王爺宮」。
  日治昭和八年(西元一九三二年),麻豆街施行「市街改正」,本廟前殿拜亭,因拓寬街路遭拆除。民國三十七年(西元一九四八年),本廟重修時,因政制變革,廟址隸屬「保安里」轄區,廟號改稱「保安宮」。
  民國四十五年(西元一九五六年)四月,神尊回鑾麻豆時,曾振發青龍,宣示「水堀頭地靈回復,千歲將永駐麻豆」。當時因顯化昭彰,眾議於虞朝庄保寧宮初址,重建王爺神庥。此即麻豆代天府與麻豆保安宮,乃系出同源,兩廟同祀「五府千歲」。
  回溯本廟自明末清初肇建以還,綿延三百有餘年,天地有陰陽之德,古今有顯晦之機。建一廟必敘緣由,以表彰其大德;立一宇必記其來歷,以顯示其宏功。本廟雖數易廟址,幸神靈赫濯,終能馨香永續。
  幸值本廟重修落成暨遷建一五O年宮慶,諸執事求序及其由來,筆者忝列本廟顧問有年,特稽諸誌冊,述其沿革始末,以告來茲,是為重修碑記。

柚城逸士 詹評仁 敬撰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西元二OO六年)仲夏月穀旦

2017年5月27日 星期六

【新化】新化觀音亭




憨番扛廟角
 


觀音亭


觀音亭原稱「大穆降二嶺街觀音亭」,主祀觀世音菩薩,開基建廟於清乾隆元年,西元 1735 年。廟內有乙座於 1815 年所鐫造之石香爐,頗具歷史。另在建築上廟前的守護神獸左獅右像,以及前簷的夯番扛廟角,均具有特殊意義。

七星墜地
指的是鎮內的七座寺廟:武安宮、北極殿、護安宮、太子宮、觀音亭、清水寺和朝天宮,是護衛大目降成為風調雨順、地靈人傑的福地。



新化觀音亭神明事蹟牌示文字內容
 
□ 本亭沿革:

  • 創廟:本亭原稱大穆降二嶺街觀音亭,開基建廟於清乾隆元年(西元一七三五年),奉祀主神為觀世音菩薩,並祀十八尊者、四大護法、大聖爺、註生娘娘,為佛教寺廟。
  • 擴建:首次擴建於清嘉慶廿年(一九一五年),留有當時所鐫石香爐乙座,頗具歷史文物價值,現仍奉存於廟內。
  • 重建:因清同治元年坤輿大地震,震毀全廟,故於同治七年重建,歷時九年,廟貌丹青樸斲,煥然一新。
  • 被拆:民國廿五年,日據政府封禁廟宇,本亭竟被拆除改建為能久親王御遺跡所。
  • 修建:民國六十七年因廟宇僅有正殿且較陳舊,眾信倡議重修,屋脊乃依原貌基,加建東西兩廂廟室,屋頂則全部翻新,雖曰修建,實不亞於重建,遂而奠立今日之堂皇廟貌。


□ 神明來歷:
本亭主祀觀世音菩薩,其來歷依佛教經典-妙法蓮華經之普門品,即俗稱「觀音經」,係由釋迦佛陀垂述:「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此種救苦救難、無所不在的大慈悲佛力,正是觀世音菩薩之本源,也正是釋迦佛陀垂述而記載於佛經上之理想聖格。

□ 神明事蹟:
新化昔稱大目降,是台灣最早教化的平埔五大社故地所在,漢人入墾開發甚早,先民為信仰依托,故早在街肆中心建立觀音亭,而廟所在不但以其名為里名,更成為本地鄰近觀音寺廟之祖廟,分香各地,據查高雄縣內門紫竹林寺即本亭分香廟宇之負盛名者,可見觀音佛祖在本地靈赫之一斑。

立牌人:新化觀音亭管理委員會
主任委員/寺廟管理人:李相賢 謹識
中華民國七十六歲次丁卯年六月十八日

2017年5月25日 星期四

【安定】蘇厝第一代天府 (玉敕真護宮)




李府千歲顯神蹟(安水靈保生靈祭溪)


李府千歲顯神蹟
公元一九五八年(安水靈保生靈祭溪)
民國四十七年歲次戊戌年十月十五日子時

曾文溪新堤崩冲硬箭
溪水回旋攪成深湓潭
連續每年可怕人沒頂
生靈被亡靈牽為交替
庄民恐惶無奈當禁地
甚危硬箭堤崩庄難保
李府千歲降駕來聖諭
歲次戊戌陽月十五夜
發動信眾法師四輦轎
臨危辦理祭溪救庄民
千歲令旨乩身皆降駕
旗鑼戰鼓大隊全出動
硬箭堤上香案祈上蒼
祈求慈悲放下渡眾生
供品酒禮紙錢敬水靈
施法灑下黑麻及大豆
瞬時潭中黑影有回應
並立下石敢當作為證
從此湓潭積沙人平安
千歲慈悲憫人之神蹟

丁亥菊月 潘岳雄

【安定】蘇厝長興宮





蘇厝長興宮沿革


  本宮位於安定鄉北方,曾文溪下游南岸之蘇厝村。溯其創建淵源,乃緣起於清康熙十八年(西元一六七九年)三月,某夜月色皎潔,萬籟俱寂之際,忽聞仙樂悠揚,清雅悅耳,傳自溪中,極目眺望,但見霞光燭天,輝煌燦爛,沿溪徐徐而來。翌晨村民相偕往視,發現一艘火船繞溪不去,眾人乃手拾清香跪拜祈禱,俟船靠岸,村民登舟探望,只見艙內遍插十二支綢製令旗,上書「玉敕代天巡狩」(十二行瘟王)始知此船係自大陸建醮酬神,漂洋過海而來,斯時,村民皆感神威廣大,咸認船靠本地,乃為吉兆。經當時林厝村民,恭迎王殿內之王爺為鎮庄主神,爾後經叢林雨庄信眾於溪畔合建茅庵三間,安座奉祀,朝夕膜拜。原址編為加弄庄三三五番地。
  嗣後,王爺神威顯赫,遠近聞風餐詣者,日增月盛,鄰近之村落,廣被神庥,信眾前來祈安求福,增吉納祥者,絡繹於途,香火鼎盛。迨至清同治六年(西元一八六七年),眾信咸認草庵實非祀神之所,乃倡議重建廟宇,眾善信無不踴躍捐輸,同心協力,推選主事總理蘇起福負責籌建廟身中堂,完竣後敬請清朝舉人王藍石(今善化鎮光文里人)題字命廟名為「長興宮」。迄於清同治十年(西元一八七一年)王賞發起增建之議,遂興建左右兩護室,廟貌更具規模。爾後由於曾文溪洪水氾濫,廟旁地坪先後崩陷,使本宮廟地突出溪中而險象環生,但經過十多年卻仍屹立不動,知悉此事者無不嘖嘖稱奇,連前來勘查築堤事宜之台南州知事,目睹此景,亦深感神奇無比,竟破例入廟參拜。
  日據時代,日人實行台胞皇民化政策,加以曾文溪下游水災為患,乃以築堤防災為由,強行拆除本宮,致使諸神無所安祀,眾信無所膜拜,遂暗議建廟大舉,因於民國二十六年中日戰爭爆發,兵荒馬亂,人心惶惶,建廟事宜因而受阻。
  及至民國三十四年抗戰勝利,台灣重回祖國懷抱,眾善信莫不歡欣鼓舞,紛至克難廟堂拈香頂禮,感謝王爺庇護之恩。當時地方士紳王海存、蘇元成、趙金保等,鑑於廟堂簡陋狹宰,難以彰顯神威,乃倡議重建,一呼百諾,眾信徒慷慨解囊,共襄善舉。富麗堂皇,美輪美奐之殿宇,乃於民國三十七年竣工,並請新化鎮秀才王則修題字,益增宮殿光輝。六十二年再度興工修繕,本宮外貌更臻於完善。緣於香客朝聖,絡繹不絕,香火興盛,頗感殿堂狹小,不敷日增香客所需,主任委員梁仙賞倡議擴建,信眾響應熱烈,遂於七十四年八月一日成立重建委員會。眾人同心協力,鳩工庀材,擇吉於同年四月廿五日動土興工,宮構坐西向東,採華南式之建築,並於七十七年四月入火安座。如今,一座雄偉壯觀之廟堂,已巍峨聳立於村中。
  本宮主祀玉敕代天巡狩(俗稱王爺、天王或十二行瘟王)即張、余、侯、耿、吳、何、薛、封、趙、譚、盧、羅十二府千歲。同祀總趕公、開漳聖王、田都元帥、雷府大將、註生娘娘、福德正神、虎爺等。
  王爺昭靈,庇佑善信。每年農曆四月十八日例必舉行盛大祭典,恭祝王爺聖壽無疆。本宮自乾隆三十七年(歲次壬辰年)首次建立三朝王醮,並訂定三年一科,即逢丑、辰、未、戌年舉行建醮大典,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交陪境-開基始為上八庄、後堀潭(湄婆宮)、林厝(北玄宮)、右先鋒(龍文廟)、灣裡街(慶安宮)、胡厝寮(代天府)、崁頭(普安宮)、百二甲(天甲殿)、西衛(開元宮)。另外檨仔林每科亦都來參拜。自民國五十九年(庚戌科)起,增加六分寮(東嶽殿)、溪尾(龍安宮)及什乃(代天宮)。
  本宮之管理組織,於往昔係採管理人制,至四十四年乃成立管理委員會,曾任主任委員者有王錦龍、蘇建三、王麗水、梁仙賞。本屆主委王萬教、名譽主任委員梁仙賞。副主委:王明貴。總幹事楊海影。常務委員王麗水、王名傳;委員計有蘇武源、張老蔭、王進傳、王良傳、楊福聰、詹偉修、王東煥、楊馬、謝福水、張江蔭、詹新旺;常務監查王雲從、監查委員王清崎、林江抱、王朝進、蘇 昌。諸位大德對廟務之拓展貢獻良多。
  本宮處於曾文溪畔,一泓清流,碧水縈迴,四時連天,綠野遼闊,充滿鄉村景色,民風樸實勤儉,頗富人情味,竭誠歡迎各地善信蒞臨參詣指教。

蘇厝長興宮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王萬教 謹識
中華民國八十一年歲次壬申年陽月

【善化】西衛開元宮

>


開元宮略傳


  開漳聖王,又稱聖王公、威惠聖王、陳府將軍,係祀唐代武進士陳元光任開漳將軍,率兵平定漳州七縣,以仁政撫育百姓,逝世後被敕封為威惠聖王,漳州一帶居民感念其恩德,建廟祀奉為開漳聖王,陳姓宗廟祀陳聖王為祖宗。
  開漳聖王廟於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一七六一年)丙辛歲次創建,由西衛庄先民自福建漳州接祖來台,光緒年間距今約九十年前改建一次,日據時代由庄民胡邦老先生發起修繕,至民國五十三甲辰年由本庄長老胡丁枝、林銀曹、戴清連、莊老尾等先生再發起募捐。
  于民國五十五丙午年落成,取廟名為開元宮。民國七十三甲子年成立管理委員會,第一屆主任委員由莊朝在擔任。民國七十五丙寅年第二屆主任委員戴萬國先生擔任。民國七十七戊辰年第三屆主任委員李天基先生擔任。
  邇來宗教寺廟重建如雨後春筍,適逢廟殿尚於狹窄,本宮第三屆管理委員會有心人士蘇金生、胡明得、胡志鋒等始於民國七十九年再度發起重建計劃,組織成立重建委員會,經本境熱心信士大德踴躍捐獻,擇定民國七十九年六月三日動土重建,至壬申年六月六日舉行安座大典,斯時外部竣工,民國八十三甲戌年二月十四日正式落成典禮,前後建設四年始告竣工。承蒙各界人士以及本庄信徒大德鼎力捐獻,共襄盛舉,始有畫棟雕樑之一座古色古香之宮堂,為供諸識,謹以鄉土撰誌。

中華民國八十三歲次甲戌年荔月吉置

【安定】後堀潭湄婆宮





憨番扛廟角
 



2017年5月20日 星期六

【善化】北仔店清水宮

清水宮網站:http://shqsg.qov.tw





清水宮沿革


  清水祖師(祖師公)姓陳名應,福建省永春縣小姑村人。自幼出家為僧,法號普足。築室蓬萊山清水巖居之。初築室時,與畬鬼相約以法取勝,鬼置之穴中,火熏七日夜不死,故為黑面,募造橋樑,為眾請雨,乃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人最尊敬之神。
  本宮主祀清水祖師,為四川省清水巖分靈至福建停留於廈門。明萬曆二十五年(西元一五九七年)本庄陳寶壽夫婦恭請金身由花蓮港登陸,復至三峽暫停,再迎回北子店供奉。後曾建廟於祖師公宅(現黃木盛住地)規模甚小。中日甲午戰爭起,日人為期皇民化政策,於民國二十五年強制拆除,改建為集會所,清水祖師重祀陳家。光復後,再建廟宇於土地公地(屬洪祥雲先生所管)。其後陳氏家族移居台南,小廟傾圮,清水祖師乃供奉於黃氏大廳,庄民如有所求,則自黃氏大廳迎請。
  祖師公神威顯赫,屢屢化解庄民大小災厄,保境佑民功不可沒,而居無定所,庄民甚感愧對神恩。有感於此,吳萬泉乃發起建公厝,並捐出祖師公地。民國五十八年歲次己酉年動工興建,次年三月完工,取名清水宮,成立管理委員會,歷任董事長為黃朝和、黃連造,現任楊協永。自此,祖師公雖有居所,但不免低矮簡陋,而香火日盛,庄民人丁興旺,物阜財豐。曾德為乃倡議改建清水宮,經董事長楊協永大力奔走,清水宮重建委員會丁張等全體委員鼎力協助,庄民亦感戴神恩踴躍捐輸,各地信士捐財贊助,神人配合,本宮乃於七十三年歲次甲子年農曆正月二十九日動土,三月底開工,至七十七年歲次戊辰年二月順利完工。歷時四年餘。總工程費約七百萬元。擇吉於民國七十七年歲次戊辰年三月二日子時入火安座大典,特勒石為誌。

北仔店清水宮全體爐下謹立
中華民國七十七年歲次戊辰三月二日



  來此參觀廟宇時,一名住附近的小男孩騎單車來此徘徊,似乎好奇我的舉止。當我準備拍照廟宇正面,小男孩便停留在廟前廣場,我對他說,我要拍照了喔,他只是聳聳肩,還抬起手做出像是有什麼關係的姿勢,於是將這位不怕生的小男孩一起留影了。
 
  
  今天也去參觀動物之家善化站。首先進到狗的收容區,狗用各種吠叫迎接,低沉宏亮並伴隨著齜牙咧嘴的叫聲,且尾巴直立、左右快速搖擺,代表不悅、不歡迎、有外敵入侵;頻率高而有點刺耳的叫聲,尾巴平放、左右快速搖擺,透露出乞憐之情,這種狗較友善,以叫聲吸引人注意,希望人駐足其前給予撫摸關愛。
 
  討摸的狗狗,從籠柵縫隙之間吃力地伸出腳或頭,就是想要碰到人。對狗而言,人類的碰觸是否有股電流之類的,會帶給牠們身心舒暢的感覺,只要撫摸的手一離開,牠們便急切地想要再讓頭部回到人類手部的下方。
 
  有的狗懶得搭理外人,幾乎毫無反應,不知是沒有興趣抑或沒有力氣。
  
  接下來參觀貓的收容區,霎時一片靜默,與狗區的嘈雜沸騰頓成強烈對比。貓只用狐疑打量的眼神迎接。貓不痛恨你,也不乞求你,只是自顧自的做自己事,頂多查看你有何行動。
 
  蝴蝶館外頭有隻大型棕色母狗,親人,我摸她摸得較久。
 
 

【官田】官田慈聖宮





憨番扛廟角
 


官田慈聖宮


慈聖宮主祀神農大帝,創立於嘉慶元年(1796),其前身為官田公厝,興建於昭和8年(1933),據廟志記載,官田村的望族陳氏,相傳是明鄭時期參軍陳永華旁系子孫,陳氏先祖追隨鄭成功渡海來台,並自故鄉福建省同安恭迎神農大帝及中壇元帥金尊奉祀於自宅,後子孫繁衍結茅而祀,又增雕神農金尊奉祀,至嘉慶元年成立福德爺會,管理祭祀公業之土地,並收租金,為廟內之開支,相傳此時後潭有一田螺精作怪危害庄民,經神農大帝顯聖蹟收服此怪,庄民有感神恩,遂重建公厝,此為慈聖宮之前身。日治昭和時期,原公厝經久失修,地方仕紳及信眾發起募捐重建慈聖宮於現址。其後數十年,原廟又幾經翻修,並請府城彩繪名師潘麗水留下門神壁畫等作品。

2017年5月1日 星期一

【安定】安定保安宮






憨番扛廟角
 


保安宮簡介


主祀神明:保生大帝
配祀神明:虎爺(天虎、地虎、黑虎)
同祀神明:天上聖母、城隍爺、註生娘娘、謝府元帥、田府元帥、中壇元帥、福德正神、太祖先師。
祭典日期:保生大帝農曆三月十五日。天上聖母農曆三月廿三日。城隍爺五月十一日。註生娘娘三月廿日。謝府元帥五月四日。田府元帥六月十六日。中壇元帥九月九日。福德正神二月二日。
清嘉慶元年(距今一百九十七年)
台南縣安定鄉安定村安定一三一號

  安定昔稱直加弄社,為平埔族目加溜灣社之屬社。明鄭時期福建泉州祖先移民到此拓荒,清治時改為安定里東堡,日據時再改為安定庄,台灣光復後又改庄為鄉,始稱安定鄉。而安定本庄即位於本鄉北方,曾文溪畔。
  本宮創始於清嘉慶元年,初建廟於大道公營(即本宮東方一公里餘附近),供奉保生大帝。據傳洲仔尾保寧宮之金面大帝,學甲慈濟宮之黑面大帝及本宮之紅面大帝皆出自唐山同一雕刻師手藝之軟身尊像。其時神靈威赫,香火鼎盛,為附近十八庄頭宗教信仰活動中心。迨同治元年一次強烈地震,廟宇倒塌,庄頭式微。本庄先賢歐陽梓乃提議十八庄之主事者共謀重建,擲筊決定新廟址,由油車庄得之。然該庄民有感於地方太小,人口太少,歲時祭典經費負擔頗重。再經協議,遂決定於直加弄社,即今之現址重建,時為同治三年(距今一百廿九年)。
  本宮歷經民國三年擴建,民國二十年修建,民國三十五年重建及民國六十一年修建。此次重建於民國七十六年四月動工,八十一年 月竣工,歷時四年十月,耗資新台幣肆仟壹佰萬元(另福德宮參佰陸拾萬元),始成立今日巍峨矗立、金碧輝煌之宮貌。
  本宮於民國六十九年成立管理委員會,管理本宮一切事物及財產。每五年改選一次,第一任主任委員王維道,第二任王國基。本宮現有祠地四筆面積零點二二八七公頃,雜地一筆面積零點零三二六公頃,旱地五筆零點零五零四公頃,田地二八筆五點一六七七公頃,養地九筆零點四五八八公頃。
  悠悠歲月,滄海桑田。緬懷祖先,蒙神庇佑,艱辛創業,歷劫彌堅,奠定本宮宏基。猶望後人,光大祖德,迴報神恩。視值重建,謹誌數語,以供來者鑑。

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 陳朝明
重建委員會主任委員 王寶城
中華民國捌拾壹年貳月 日

【安定】港仔尾福安宮




憨番扛廟角
 


福安宮沿革


  永曆十六年壬寅,清朝康熙元年(公元一六六二)延平郡王鄭成功來臺後,其部將鄭綢移入居住,傳嗣元昇、元偉、元罷等,不久其部屬陳园亦移入並傳嗣陳仲。當時地廣人稀,僅住兩姓。西海岸有港路經過本庄北至領寄東,有唐山沿海之來往通商,當時有港,南有港口,本庄在港口北之尾端,故號名港仔尾。爾後他姓漸入居住;光緒五年己卯,由本庄戴贊、鄭欽、林丁標等前輩共同努力之下,簡建竹造三間,恭雕保生大帝(慈濟醫靈妙道真君、大道真人)為主神,並李府千歲、中壇元帥、田都元帥、註生娘娘等神像供奉,號名公厝,廟地由本庄鄭綢前輩後裔捐款,面積O.二六四八公頃,時庄境四十二戶,其德偉大,功在全庄,永留後人感念。民國十二年癸亥(公元一九二三年)本庄林茂藏、鄭老得等前輩發動興建磚造廟宇,號名福安宮,時庄境一百二十戶;民國五十四年乙巳由第三屆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鄭茂松及常務委員李新枝村長努力協助發動興建廟宇;民國八十五年丙子九月,由第九屆管理委員會及重建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安然、常務委員王金池村長、常務監察人李全富縣議員暨全體委員鼎力協助重建工程,於民國八十六年丁丑十月竣工,時庄境內三百一十戶一千九百餘人眾,同望爐香鼎盛,共仰合境蒙熏,護佑信徒闔家平安、四時無災、八節有慶,載史沿革,永垂紀念。

中華民國八十七年歲次戊寅陽月吉置

【安定】港口慈安宮


圖片來源: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憨番扛廟角
 


港口宮廟慈安宮重建誌


  「港口」昔日因地處台江內海畔的灣港出口處而得名,古稱北港(臺灣大港的北港,相對於安平位於大員港南岸而言)。後來為與雲林縣的北港有別而稱港口,古書有新港(新市)之北為灣港,灣港之北為竿寮(管寮),港口先民渡海來台時,恭請家鄉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慈濟宮的保護神「醫神-保生大帝」安胎保產,協和婚姻的「夫人媽-廣惠夫人(大媽婆)」及隨船護航的 「航海女神-天上聖母」來供奉,關於何時建廟、奉祀保護神已不可考,根據史料記載只知創建於清康熙年間(西元一六六二年-一七二二年),始建廟地在目前的港口村二三六號處,至嘉慶廿二年(西元一八一七年)乃遷建現址(港南村一六一號)。
  昔日本廟是灣港出口沿岸居民的信仰中心,自古即有「港口公廟」及「灣港祖佛」之稱,範圍包括:頂堡(港口)、下堡(港南)、油車(南安)、下寮仔(位於看西高速公路高架橋西邊路南)。據稱台江內海淤積成平原後,牛肉寮及過溪仔(六塊寮)居民,初遷未建廟之時,亦共同信仰港口公廟神明。後來認為到港口祭拜太麻煩,才各自獨立,分別請去媽祖(牛肉寮)、太子爺(過溪仔)、土地公(油車)等神明供奉,油車最慢獨立(日治時期),據說亦分去公廟土地三甲多。
  本廟自創建以來,歷經遷建及多次修建重建,有史籍可考者,清同治十二年(西元一八七二年)董事王讀、王解發動重建,民國十六年王天雨提起修建,民國廿六、三十八年亦各修葺一次,至民國七十一年六月間因多所破損,由主任委員王大明擬議重建,當時副主任委員黃舜益,秘書王登極、王秋冬,委員王春排、王海祥、王國良、王添旺、王良派、王文雄、王清田、黃連德、王清定、黃瑞雲,常務監察員王南玉,監察員王同林、陳基萬等不斷努力,暨地方父老各方信士,捐款襄助,整整經過三年多,終于民國七十四年歲次乙丑年十月竣工,同時向政府買回廟宇東側派出所用地,建造一座三百多坪零售商場,以置廟產。然創業維艱,歷史不可妄,故刻碑文,千秋萬載語我鄉親。

主任委員 王大明恭撰
中華民國七十七十四年歲次乙丑年孟冬月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