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皇宮代天府沿革
萬古巍巍,聲炙赫赫,有喜樹廟焉。
廟在喜樹社頭東北,坐西向東,名曰「萬皇宮代天府」,後殿正中奉祀代天巡狩葉、朱、李三位千歲,左邊奉祀天上聖母、註生娘娘,右邊奉祀水仙尊王、福德正神,中殿奉祀中壇元帥。清乾隆四年間,喜樹村與灣裡村中間海上,有一夜風清月朗,波平浪靜,忽聞海面上有鐘鼓之聲管樂之音,嘹亮徹天燈光照耀如同白日,村民望而詫異之,天明坐竹筏往視,祇見有一艘神舟,五色燦爛,舟中無人,探其內有三座綢製之神像,即葉、朱、李三千歲也,始悟神力所致以王船來此示兆乃欲福庇萬家,是以兩村民眾合議在喜樹與灣裡中間建廟奉祀,而後兩村不合發生糾紛,因此分開各建廟宇,神舟歸灣裡奉祀,神像歸喜樹奉祀。現在之廟址是始於乾隆四年興建,民國二十一年重修,後殿正中所祀之三位千歲大神像,是甲子年某日有一位官員乘馬從廟前經過,突然馬失前蹄,將其跌落馬下,甚為驚異,觀有廟寺在焉,隨即入廟參拜,仰觀門上掛一匾額曰代天府,後殿祀有三位約尺餘高之綢製神像,即向神前祝曰:信官此次若得高昇,願雕三位金身奉謝,而經數月杳無蹤跡,有一天忽聞鼓樂之聲有遠客來廟進香者,即昔日許願之官員也,奉獻香木雕刻神像之尊,各尊二尺餘高,金身燦爛,並匾額一面題曰「過化存神」左邊刻甲子孟秋穀旦,右邊刻信官王養敬立,神有如此顯赫,民眾感以為榮,即將前之綢製三位神像入於香木雕刻三位神像之內合為一體,另刻之小體副身三尊,一同奉祀以應善信迎請。萬皇宮代天府創建迄今已經擁有二百四十四年之悠長歷史,香火甚盛,惟以建築年久,風雨侵蝕,雖屢經修葺,仍嫌簡陋,亦缺莊嚴,為配合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經本宮全體委員、地方人士和眾信徒,協力籌備決定籌建。本宮自民國六十八年五月間重建工程以來,屢蒙各界人士誠懇捐獻支持,而使施工一切尚稱順利,尤其是工程設計內外建築規模壯麗之宏偉,其建築風格完全依據傳統宮殿形式而建,並分前、中、後殿建築,氣魄壯觀,風格之高雅,木石材料隻名貴,雕刻技術之精良,就目前在南部所有寺廟而言,實無有出其右者。神恩浩蕩,昊天罔極,為聊表鄉民一片赤誠,特立此碑為誌。
中華民國歲次辛未年臘月 吉置
廟在喜樹社頭東北,坐西向東,名曰「萬皇宮代天府」,後殿正中奉祀代天巡狩葉、朱、李三位千歲,左邊奉祀天上聖母、註生娘娘,右邊奉祀水仙尊王、福德正神,中殿奉祀中壇元帥。清乾隆四年間,喜樹村與灣裡村中間海上,有一夜風清月朗,波平浪靜,忽聞海面上有鐘鼓之聲管樂之音,嘹亮徹天燈光照耀如同白日,村民望而詫異之,天明坐竹筏往視,祇見有一艘神舟,五色燦爛,舟中無人,探其內有三座綢製之神像,即葉、朱、李三千歲也,始悟神力所致以王船來此示兆乃欲福庇萬家,是以兩村民眾合議在喜樹與灣裡中間建廟奉祀,而後兩村不合發生糾紛,因此分開各建廟宇,神舟歸灣裡奉祀,神像歸喜樹奉祀。現在之廟址是始於乾隆四年興建,民國二十一年重修,後殿正中所祀之三位千歲大神像,是甲子年某日有一位官員乘馬從廟前經過,突然馬失前蹄,將其跌落馬下,甚為驚異,觀有廟寺在焉,隨即入廟參拜,仰觀門上掛一匾額曰代天府,後殿祀有三位約尺餘高之綢製神像,即向神前祝曰:信官此次若得高昇,願雕三位金身奉謝,而經數月杳無蹤跡,有一天忽聞鼓樂之聲有遠客來廟進香者,即昔日許願之官員也,奉獻香木雕刻神像之尊,各尊二尺餘高,金身燦爛,並匾額一面題曰「過化存神」左邊刻甲子孟秋穀旦,右邊刻信官王養敬立,神有如此顯赫,民眾感以為榮,即將前之綢製三位神像入於香木雕刻三位神像之內合為一體,另刻之小體副身三尊,一同奉祀以應善信迎請。萬皇宮代天府創建迄今已經擁有二百四十四年之悠長歷史,香火甚盛,惟以建築年久,風雨侵蝕,雖屢經修葺,仍嫌簡陋,亦缺莊嚴,為配合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經本宮全體委員、地方人士和眾信徒,協力籌備決定籌建。本宮自民國六十八年五月間重建工程以來,屢蒙各界人士誠懇捐獻支持,而使施工一切尚稱順利,尤其是工程設計內外建築規模壯麗之宏偉,其建築風格完全依據傳統宮殿形式而建,並分前、中、後殿建築,氣魄壯觀,風格之高雅,木石材料隻名貴,雕刻技術之精良,就目前在南部所有寺廟而言,實無有出其右者。神恩浩蕩,昊天罔極,為聊表鄉民一片赤誠,特立此碑為誌。
中華民國歲次辛未年臘月 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