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0日 星期日

【後壁】下茄苳旌忠廟






憨番扛廟角
 



下茄苳旌忠廟沿革誌


 
文字來源:http://blog.xuite.net/skj21568/twblog/160229351
  旌忠廟建立於康熙年間,迄今已有三百四十餘年之歷史,供奉武穆岳聖王(岳飛),境民稱「元帥廟」與泰安宮聳立在茄苳村庄內東西兩側,同為卅六庄下茄苳堡之總廟。
  昔時下茄苳堡是一個興盛有六千餘戶的大部落,清朝時設百總一員、兵一百人,官衙曾經設置於此。是時近郊田中水稻,稻穗常為不明之物偷食,庄民協商輪班看守,終見有一匹白馬按時前來喫稻穗,於是庄民向媽祖祈禱解其災害,媽祖降乩指點在稻田立牌書寫「岳府大元帥」豎立於稻田間,自立牌以後就不見白馬再出現損害農作物,庄民無不稱奇,乃彫岳府大元帥(岳飛)及白馬木像奉祀,於清乾隆初期由當地富紳韓高陽之祖父重建廟宇曰:「旌忠廟」。
  乾隆五十七年(一七九二年)韓高陽獨獻一千五百圓修建「旌忠廟」;道光七年嘉義郭鑒海捐獻一千五百圓為第一次拓建;民國前七年(西元一九0五年)本庄志士廖炭先生倡首獻款三千五百圓將簡陋之廟再次修建,至民國前三年(西元一九0九年)始竣工;民國十六年(西元一九二七年)境民協同修繕一次。日據時代由於廟宇失修荒廢,民國三十年十二月七日(西元一九四一年)之強烈大地震遭受八成之災害傾斜倒塌,事後改為民眾集會所,然而新營郡轄內神像及文物都因新營郡守重村之命,大部分遭焚化外,另部分收集於郡役所倉庫前後七年。至民國卅四年台灣光復,本庄村長陳祥先生協同境民改造神房,從郡役所迎回神像,重返廟宇安座,至民國五十年八月(西元一九六一年)成立旌忠廟重建委員會,由堡內卅六庄村長任重建委員,並推舉陳祥先生為委員長,倡導境內庄民勸募、捐獻等,重建工程逐步動工先由後殿、中殿及前殿完成。竣工之旌忠廟規模宏偉,富麗堂皇。
  本廟中殿供奉精忠武穆岳聖王(岳飛)為大元帥及二~十一元帥,世稱「頂五義,下五義結拜兄弟」,前案奉祀中壇太子,中殿龍邊供奉伽藍尊王和虎爺,中殿龍邊外房供奉白馬及馬軍爺。後殿中室奉祀觀世音菩薩,兩側供奉十八羅漢,龍邊奉祀開基祖木牌神位,虎邊供奉註生娘娘。開基祖木牌神位上,寫有康熙二十三年等字樣,是為已有三百餘年廟史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