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3日 星期六

【山上】隙仔口公廨





隙仔口公廨元祖太祖老君沿革敘述

  隙仔口隸屬於台南縣山上鄉豐德村偏僻小山區,早期幾乎荒煙漫草人跡罕至,先民應是由平地(安平台窩灣社赤崁社-遷徒至新港溪,再溯新港溪,即今鹽水溪上游)移居至此,其原因很多,如洪水、地震、瘟疫等天災及人禍包括戰爭、外來民族蠶食掠奪,迫使先民一直由平地往山區逃居(遷居)。隙仔口屬小丘陵,有小山,有平地,亦有水源,野生動物很多,尤其台灣特有的水路更是垂手可得。先民在此篳路藍縷,披荊斬棘,拓荒墾地,過著無憂無慮、逍遙自在、與世無爭的生活。
  「隙仔口元祖太祖老君」公廨於新港社是開基祖之公廨,也說是新港社平埔族最早供奉阿立祖之公廨,年代已不可考,早期建於庄內,非常簡單,四支竹柱,上蓋茅草,正面無壁無門,另三面用茅草編成擋風壁,寬二米二五、深二米一、高一米六,是「竹籠仔」公廨。一九六七年前後因台電建變電所才遷建到台二十號玉南公路旁,石油公司油庫內,不方便且庄內住民認為公廨「字向」不對,乃於一九九O年石油公司提供土地,台南士紳吳栢林先生出資,改建為鋼筋水泥建築的現代化公廨,太祖是正港「台灣神」,是台灣先民平埔族傳承不墜的信仰,是唯一未被國民政府漢化的神祇。早期每月初一、十五社內長老執事均恭捧壺甕到新港溪(今鹽水溪)畔換水,六月十六更需社內最年長者地位最高者引導,次高的二緣提檳榔、酒等供品,第三等的三緣以牛頭舁鑼,最下級的大圈立恭捧壺甕,不遠千里到安平海濱取海水,以示飲水思源,由此可推測先民係由台南安平移居至此。太祖神威顯赫,默默庇佑其子民,二OO六年太祖再顯神威,因一九九五年玉南公路拓寬,公廨被迫拆除部份建物,破壞公廨完整性,乃要求重建,事隔年餘因土地難尋,請示太祖同意,於原土地上重建,仍恭請太子爺降駕選定現址北側重建,寬十二尺六、深十五尺四、高九尺九,神跡似的恰與十七年前之原公廨尺寸相符,重建經費亦由台南士紳吳栢林先生負責籌措,各熱心人士贊助,二OO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歲次丁亥十月十五日)完工,恭奉太祖老君安座。

台南溪頂寮 吳栢林 謹立
新營太子宮 蔡寬裕 敬撰

歲次丁亥十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