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8日 星期五

【新營】許丑埤寮伽藍廟





憨番扛廟角
 



新營市許丑埤寮伽藍廟沿革誌

  按新營市埤寮里位於新營市與後壁鄉之界,早自清代謂下茄苳堡許丑及埤寮兩部落所形成,光復後合稱埤寮里,但庄社之聚成許丑遠較埤寮為早。池府千歲原奉祀於許丑庄私人家宅,為地方護土神、而神威顯赫。庄中有位士紳姓許名丑,為人慈善好施,發願獻出自己田園土地供作日後建廟之用。許公既歿,庄民感頌其德,乃雕塑其像奉祀,並取其許丑姓名定為本庄地名,於是許丑庄之名稱由此而起焉。
  又先民陳姓於清嘉慶年間,自福建漳州迎請伽藍尊王渡海來台,定居本地,仍以伽藍尊王為彼等之護土神外,另塑福德正神奉祀,奉敬信仰,並開墾此地。當時既無人跡,復無地名,地勢幽雅奇特,發現一溝地可為飲源,即開墾為天然之大埤,並蓋草寮以養魚種菱及耕田為生,日後入墾者漸多,遂形成一小部落,庄民取名曰「埤寮仔」。直至清光緒廿二年(民前十六年)日人據台後人口日增,再更名為「埤寮」,即現今之埤寮緣起也。
  至清道光二年(即西元一八二二年)距今一百六十九年,地方信眾議建廟,是時人口稀少,僅八百餘人云,乃擇址建在許丑與埤寮之間,取廟名曰「奠安堂」,將伽藍尊王、池府千歲、福德正神及許丑公共同合祀於此,並由沈光漢、林三元、陳明和、趙文杞、陳勞、廖仔等人,合議籌組管理人會,從此庄民始有共同祭拜之所。迨至民國元年(日據大正元年),歷經九十星霜,廟宇傾塌,年久失修,再由地方仕紳陳樹王、林三元、趙四聘等人發起醵金二百四十圓加以修繕。不料日據末期,二次世界大戰突發,日政府推行皇民化運動,大舉除神滅道,神像沒收焚化,廟宇佔據,因而香煙沉寂。及至民國卅四年八月台灣光復,人民信仰復盛,但此時奠安堂已遭日政府拆除毀滅,所有神像均寄存於民宅安奉,此時有埤寮沈姓弟子由蘆竹坑請出北極玄天上帝公,長年安奉在沈氏祖厝,亦始獻出在本廟供仰。
  民國四十二年里長趙村木倡議鳩資二度重建,後由陳文芳氏任管理人,廟名乃改為公厝。廟地面積卅四公畝五十平方公尺,田地雖有一點七O七公頃,奈因政府實施三七五減租政策,悉被放領無存。
  再至民國七十五年間,因感香火旺盛,信眾日增,重新公厝狹窄,每逢祭典不敷應用,復由里長陳仲池力呼改組,加強組織陣容,廟名更改為伽藍廟。及至民國七十七年一月一日始成立本廟第一屆管理委員會,選出曾明結為主任委員,沈水池為副主任委員,蕭清華為常務監察委員,立即召開委員會議,決議籌備重建廟宇事宜,地方信眾咸感神威廣大,神借人宣,人借神威之感應,一呼百應,眾志成城,於同年戊辰古曆十月卅日先行動土,翌己巳歲即民國七十八年四月廿一日始大興土木,並發動自由捐獻,以免捐攤丁錢。誠神天庇佑,洪福無量,一切興工順利,於民國八十年辛未歲古曆十月告竣工,全部總工程費共新台幣約貳仟萬元,歷經三年餘歲月,終告完成此一巍峨雄偉堂皇廟貌,雕梁畫棟,金碧輝煌,燦爛奪目,誠為新營市著名廟宇之一,聳立於台南縣治之北隅,並同年古曆十一月念三日舉行落成安座入火大典,奉祀伽藍尊王為主神,池府千歲、玄天上帝、福德正神、許丑公等均為配祀從神,以服事實。聖蹟重光於南瀛,黎民信仰有賴,心靈獲有慰藉,神威之廣大,誠有其淵源矣!
  本廟代遠年湮,文獻難考,行將勒石,遺漏難免,尚祈請大德賢者不吝賜正。

中華民國八十年歲次辛未葭月念三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