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9日 星期三

【北門】井仔腳興安宮





憨番扛廟角
 



興安宮沿革史

  清朝嘉慶年間(距今約二百多年前)蚵寮二房洪族裔自北門鄉蚵寮村遷居至目前的井仔腳蚵寮仔庄,因念及飲水思源,乃於光緒年間募建公厝「英靈宮」,並徵得蚵寮村先族長老同意,迎請池府千歲金尊至本庄奉祀,以祈庇佑境緣。
  然經數月,原祀池府千歲與蚵寮主祀開基紀府千歲相互顯靈,指示二位神尊要相互交換鎮殿,因此池府千歲駕返蚵寮庄,而紀府千歲亦旋即由本庄前人長輩迎請至本庄英靈宮奉祀;斯時王爺神威所及,闔境安寧,地氣蒙其餘蔭,蒸然蔚起,村落家家戶戶均富足、安康。
  迨至民國六十五年,旅外鄉親感與神尊庇佑,事業斐然有成,眼見「英靈宮」年久失修殘破不堪,乃思造福桑梓,倡議募建廟宇迎奉崇庥,此議一出,眾信徒齊心同力,捐資輸誠恐落人後,終得於民國七十年厥功告竣,入廟落成,奉紀府千歲諭示宮名易額為「興安宮」,並惠蒙南鯤鯓五府千歲與蚵寮保安宮贈匾進賀。
  本宮係屬王爺信仰中的英靈(功國)系統,因此奉祀神尊均為生前有功於社稷百姓,身後受世人崇祀為神的忠臣烈士;當前主祀老紀府千歲係洪姓先祖 昭公於康熙戊午年(西元1678年)由大陸渡海遷居蚵寮庄時,自家鄉福建省泉州府晉江十三都迎奉來台的開基神尊。

紀府千歲生平事略

  紀府千歲,名諱信,字成,巴郡閬中縣扶龍村(今西充縣紫巖鄉紀公廟村)人,乃漢之忠臣,卒於公元前204年。
  楚漢相爭時,西楚霸王項羽圍困漢王劉邦於滎陽城,月餘,城內糧食短缺,朝不保夕,危急之時,紀公因威儀容貌頗似劉邦,乃對漢王說「事急矣,臣請誑楚,王可以間出」,並自願乘龍車、擁黃幄代主出城偽降楚國,以掩飾漢王脫困於滎陽城,事發後項羽見其忠心耿耿,曾謂其部下曰:「孤千百員部將,無一位如【紀信】之忠心勇敢」。意欲招降為將,紀公不許,項羽欲成全其忠,乃命軍兵疊柴焚燒龍車,紀公並以身殉義,而在昇化之際,忽聞霄漢間鼓樂音響,迎歸天上。世人因感佩紀公存抱興漢愛國丹忱,故將其葬於滎陽城西孝義堡,並立廟崇祀靈感異常。
  漢代以來因尊崇紀公忠烈,歷朝都有褒封:宋封「忠祐安漢公」、元封「輔德顯忠康濟王」、明封「忠烈侯」。
  本宮奉祀之紀府千歲,頭戴通天冠,身穿金甲冑,方面闊耳,容顏墨青,斗胸隆準,赤髯戟張,濃眉環眼,瞳大晶黑,目光炯炯,神態威嚴。

興安宮沿革

  公元前204年楚漢相爭時,西楚霸王項羽圍困漢王劉邦於滎陽城,月餘,城內糧缺,朝不保夕,危急之時,紀公因威儀容貌頗似劉邦,乃對漢王說「事急矣,臣請誑楚,王可以間出」,並自願乘龍車、擁黃幄代主出城偽降楚國,以掩飾漢王脫困於滎陽城,事發項羽見其忠心耿耿,曾謂其部下曰:「孤千百員部將,無一位如紀信之忠心勇敢」。故欲招降為將,紀公不許,項羽欲成全其忠,乃命軍兵疊柴焚燒龍車,紀公並以身殉義,而在昇化之時,忽聞霄漢間鼓樂音響,迎歸天上。世人感念紀信存抱興漢愛國丹忱,故將其葬於滎陽城西孝義堡,並立廟崇祀靈感異常。蚵寮仔為蚵寮「二房洪」於清嘉道年間(19世紀中葉)所遷聚,原與井仔腳、管東仔合祀「興福宮」,日昭和4年(1929),因「祭祀衝突」而各自興廟,自行興建公厝「英靈宮」,主祀迎自母庄蚵寮保安宮的池府千歲,並雕祀「開基紀府千歲」(新紀)一起朝拜。其後,蚵寮仔的池府千歲與母庄蚵寮保安宮的紀府千歲,相互顯靈指示要互換鎮殿,池府千歲回蚵寮保安宮,紀府千歲則到蚵寮仔英靈宮,因而有所謂「新紀」與「老紀」之稱。蚵寮母庄的這尊 紀府千歲,雖慢到蚵寮仔,但因係蚵寮原祀之神,故俗稱「老紀」,神尊原係先祖洪昭瑜清康熙17年(1678),自家鄉福建泉州府晉江十三都迎奉來臺的開基之神。至1981年再重建為南式廟貌的「興安宮」,廟成,惠蒙南鯤鯓代天府與蚵寮保安宮贈匾祝賀;目前仍在整修中。歲時以農曆5月25日「新紀」開光日為廟慶日,近年皆採之前的周日舉行祭祀及安營,每逢3年再舉行一次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