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緣宮沿革
本宮位於台南縣山上鄉新莊村大庄二號,創建於清乾隆元年(西元一七三六年),主祀余府千歲,陪祀石府千歲、池府千歲、鎮海元帥、中壇元帥。
余府千歲者,即清靖海將軍施琅麾下余化龍是也。康熙中葉,清軍據台,即駐紮本地寓兵於農,篳路藍縷,造福地方,其功甚偉。其仙逝後,英靈猶護衛鄉民,顯靈懲匪,赫赫事蹟,繁不勝載。鄉民感念厥德,乃於乾隆元年集資籌建廟宇,藉安英靈而申民敬,以祈香火千秋,永護群黎也。
初,廟在庄西邊,今山上段一O四四號址,廟向東南。咸豐元年官兵清庄討匪,激戰中廟遂毀於兵燹,旋於咸豐三年重建。光緒元年(一八七五)黃輝募資叁百圓重修。光緒卅年(西元一九O四)管理李黃基,耆老李王來倡起,募款壹仟貳佰元重建,廟向改朝西北。
嗣因戶口東移,人丁漸稀,庄勢式微,吳江全等乃倡議:拜請台南四草大眾廟鎮海元帥降壇重勘廟地,經信徒張庭川、陳武等人首肯,互換土地,於昭和七年(一九三二)管理李老成等,鳩資貳仟圓,遷址山上段六七一之一號重建,廟向西北。
民國五十三年(一九六四)間,嘉南地區大地震,復遭震毀,迨民國五十六年(一九六七)管理鄭天賀,耆老楊老環等,鳩資新台幣伍萬圓,就現址重建。
民國八十二年(一九九三)間,余府千歲降壇:廟向攸關庄運興替,況廟貌凋敝不堪,乃共議改建經擇定癸酉年(一九九三)正月十八日拆除原廟,唯重建前尚須申請地政事務所派員鑑堺。結果山上段六七一之一號地延伸至楊長炎圍牆內之屋角,相差用八十餘坪,經山上鄉農會王總幹事介石斡旋,楊氏願以其山上段六六五號土地作為捐換。惟因辦理分割行政手續綦繁,非朝夕所能辦妥,為免影響重建工程,乃同意先行動工。建廟超出部份土地,則以每坪新台幣叁萬伍仟圓價購。
廟地議定,千歲親駕勘地,廟向西北。民國八十二年三月四日,召集本宮信徒開會,公開議價,由雲林縣北港鎮廟宇設計師蘇榮崇先生以新台幣壹仟陸佰貳拾萬圓承建。於同年四月十二日動土建廟,經諸檀越同心玉成,故工程得順利蕆事。於民國八十四年十月十四竣工,使本宮由古廟一躍而成為巍然高聳,金碧輝煌之名剎矣,真所謂神民同歡遐邇共慶,亦為本鄉之一大盛事也。
本宮代遠年湮,凡關乎沿革事蹟,未能鉅細羅列,僅略述其梗概,難免有疏漏之處,誠忘本宮諸賢達提供史料,以彰顯神蹟,永為本宮增光,俾後人得溯本追源焉。
撰述吳振芳 平江逸叟王聽球書
中華民國八十四年歲次乙亥年(公元一九九五年)陽月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