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5日 星期四

【安定】蘇厝長興宮





蘇厝長興宮沿革


  本宮位於安定鄉北方,曾文溪下游南岸之蘇厝村。溯其創建淵源,乃緣起於清康熙十八年(西元一六七九年)三月,某夜月色皎潔,萬籟俱寂之際,忽聞仙樂悠揚,清雅悅耳,傳自溪中,極目眺望,但見霞光燭天,輝煌燦爛,沿溪徐徐而來。翌晨村民相偕往視,發現一艘火船繞溪不去,眾人乃手拾清香跪拜祈禱,俟船靠岸,村民登舟探望,只見艙內遍插十二支綢製令旗,上書「玉敕代天巡狩」(十二行瘟王)始知此船係自大陸建醮酬神,漂洋過海而來,斯時,村民皆感神威廣大,咸認船靠本地,乃為吉兆。經當時林厝村民,恭迎王殿內之王爺為鎮庄主神,爾後經叢林雨庄信眾於溪畔合建茅庵三間,安座奉祀,朝夕膜拜。原址編為加弄庄三三五番地。
  嗣後,王爺神威顯赫,遠近聞風餐詣者,日增月盛,鄰近之村落,廣被神庥,信眾前來祈安求福,增吉納祥者,絡繹於途,香火鼎盛。迨至清同治六年(西元一八六七年),眾信咸認草庵實非祀神之所,乃倡議重建廟宇,眾善信無不踴躍捐輸,同心協力,推選主事總理蘇起福負責籌建廟身中堂,完竣後敬請清朝舉人王藍石(今善化鎮光文里人)題字命廟名為「長興宮」。迄於清同治十年(西元一八七一年)王賞發起增建之議,遂興建左右兩護室,廟貌更具規模。爾後由於曾文溪洪水氾濫,廟旁地坪先後崩陷,使本宮廟地突出溪中而險象環生,但經過十多年卻仍屹立不動,知悉此事者無不嘖嘖稱奇,連前來勘查築堤事宜之台南州知事,目睹此景,亦深感神奇無比,竟破例入廟參拜。
  日據時代,日人實行台胞皇民化政策,加以曾文溪下游水災為患,乃以築堤防災為由,強行拆除本宮,致使諸神無所安祀,眾信無所膜拜,遂暗議建廟大舉,因於民國二十六年中日戰爭爆發,兵荒馬亂,人心惶惶,建廟事宜因而受阻。
  及至民國三十四年抗戰勝利,台灣重回祖國懷抱,眾善信莫不歡欣鼓舞,紛至克難廟堂拈香頂禮,感謝王爺庇護之恩。當時地方士紳王海存、蘇元成、趙金保等,鑑於廟堂簡陋狹宰,難以彰顯神威,乃倡議重建,一呼百諾,眾信徒慷慨解囊,共襄善舉。富麗堂皇,美輪美奐之殿宇,乃於民國三十七年竣工,並請新化鎮秀才王則修題字,益增宮殿光輝。六十二年再度興工修繕,本宮外貌更臻於完善。緣於香客朝聖,絡繹不絕,香火興盛,頗感殿堂狹小,不敷日增香客所需,主任委員梁仙賞倡議擴建,信眾響應熱烈,遂於七十四年八月一日成立重建委員會。眾人同心協力,鳩工庀材,擇吉於同年四月廿五日動土興工,宮構坐西向東,採華南式之建築,並於七十七年四月入火安座。如今,一座雄偉壯觀之廟堂,已巍峨聳立於村中。
  本宮主祀玉敕代天巡狩(俗稱王爺、天王或十二行瘟王)即張、余、侯、耿、吳、何、薛、封、趙、譚、盧、羅十二府千歲。同祀總趕公、開漳聖王、田都元帥、雷府大將、註生娘娘、福德正神、虎爺等。
  王爺昭靈,庇佑善信。每年農曆四月十八日例必舉行盛大祭典,恭祝王爺聖壽無疆。本宮自乾隆三十七年(歲次壬辰年)首次建立三朝王醮,並訂定三年一科,即逢丑、辰、未、戌年舉行建醮大典,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交陪境-開基始為上八庄、後堀潭(湄婆宮)、林厝(北玄宮)、右先鋒(龍文廟)、灣裡街(慶安宮)、胡厝寮(代天府)、崁頭(普安宮)、百二甲(天甲殿)、西衛(開元宮)。另外檨仔林每科亦都來參拜。自民國五十九年(庚戌科)起,增加六分寮(東嶽殿)、溪尾(龍安宮)及什乃(代天宮)。
  本宮之管理組織,於往昔係採管理人制,至四十四年乃成立管理委員會,曾任主任委員者有王錦龍、蘇建三、王麗水、梁仙賞。本屆主委王萬教、名譽主任委員梁仙賞。副主委:王明貴。總幹事楊海影。常務委員王麗水、王名傳;委員計有蘇武源、張老蔭、王進傳、王良傳、楊福聰、詹偉修、王東煥、楊馬、謝福水、張江蔭、詹新旺;常務監查王雲從、監查委員王清崎、林江抱、王朝進、蘇 昌。諸位大德對廟務之拓展貢獻良多。
  本宮處於曾文溪畔,一泓清流,碧水縈迴,四時連天,綠野遼闊,充滿鄉村景色,民風樸實勤儉,頗富人情味,竭誠歡迎各地善信蒞臨參詣指教。

蘇厝長興宮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王萬教 謹識
中華民國八十一年歲次壬申年陽月